■阅读提示
“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广大社区干部对此深有体会。在众多社区工作中,最受诟病的就是社居委公章成为“万能章”的问题。盖与不盖,社居委常常陷入情与理的“结”里。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市委办公室、市基层减负专班联合调研组就城市社区印章管理使用问题、证明事项情况做了专门调研,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成效得到了初步验证。
从相关调研结果看,我市城市社区证明事项曾多达109项,内容涵盖34种类型。社区平均每天使用印章5至6次,平均每年使用印章800至900次。从2019年“基层减负年”到现在,我市自上而下持续为基层减负,社居委逐步回归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的本源。2019年9月,迎江区印发《关于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实施效果来看,社区证明事项多、工作挂牌多现象也已大大缓解。
盖与不盖,社区两难
“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有社区干部这样形容社区工作。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工作多,而且很重要。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社区延伸,基层社区工作出现了行政化倾向。大量行政部门的职责工作经层层分解,涌入社区,并以检查、评比、创建等方式对基层社区进行考核。
依据法律规定,社居委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当前社居委角色的不明晰和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导致社居委工作带有行政色彩。
基层社区承担着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计划生育登记检查、生产安全隐患排查、便民服务、再就业服务、各类政策宣传等等,工作任务五花八门。
另外,社区还存在一室多牌、满门有牌、满墙宣传栏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坦言,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块块牌子,还有牌子后面的一项项检查考核、一摞摞台账资料。而在众多社区工作中,最受诟病的就是社居委公章成为“万能章”的问题。
需要社区盖章的多是职能部门,还有行业社会组织,乡镇、街道也将部分工作下沉或指派给社区,有的连同责任一并下放到社区。社区承责过多、印章使用泛滥、盖章风险增加,社区干部深感疲惫。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我市在为基层减负过程中,对发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了专门对策研究。
2019年10月,市委办公室、市基层减负专班联合调研组就城市社区印章管理使用问题、证明事项情况做了专门调研。
拆迁证明、经济困难证明、居住证明、房产证明……过去,居民要求社居委证明的事项涵盖居民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社区成为“万能局”,公章成为“万能章”。
从调研结果看,我市城市社区证明事项多达109项,内容涵盖34种类型。社区平均每天使用印章5至6次,平均每年使用印章800至900次。盖章事项中,有些属于社区职责范围且能够通过调查证明,有些则是社区无法证明的。
盖,不仅加重了社区干部工作负担,社区也因对没法掌握的情况出具证明存在风险隐患;不盖,居民对社区工作就有意见,认为社居委服务不到位——社居委陷入情与理的“结”里。
大观区大观亭社居委主任於春虹说,对群众要求盖章的事项,有些虽然无法证明,但架不住群众“磨嘴皮子”,有的也盖了,但心里总是不踏实,害怕一不小心盖出问题来。
面对“两难”,一些社居委对无法查明的事项,在证明中标注“经本人口述”字样,而一些社居委对不能证明的事项则坚决不出具证明。
揪出症结,寻方求法
早在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关于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的要求中提出,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事项应当提供经费和必要工作条件,进一步清理规范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全面清理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出具的各类证明……《意见》的要求直指诟病事项。
“除社区证明事项多以外,工作挂牌多、台账资料多、检查考核多等,都是社居委面临的负担。社区的职责‘界线’需要明确,包括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界线’、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的‘界线’。”6月23日,市民政局调研员倪渐飞说,“不能机械理解‘属地管理’概念。”
职能部门“责任甩锅”、社居委“权能有限”、政府社区“权责不清”,是印章管理使用问题、证明事项情况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症结分析。
一些职能部门在办理行政事务时,需要审查行政对象是否符合条件,而这需要经过调查才能获得。一方面为了减少压力、简化程序,一方面为了减少责任、转嫁“风险”,导致基层社区开具证明数量骤增,“奇葩”证明百出。
宜秀区总铺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反映,相关部门要求购买散装汽油的居民到社居委开具合法使用证明,要求办理车辆遗失注销手续的居民到社居委开具车辆自燃遗失证明等等,这些本该不是社区一级权限范围的事情,确实不好把握。
在《意见》基础上,调研报告还提出了建立社区证明事项清单制度、完善印章管理使用办法、改进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意见建议。另外,实现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数据资源互联共享也是意见建议的重要内容。
从记者近日采访情况看,基层社区的办事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纵向互联互通,但横向各部门数据仍各自独立。
7月3日,在大观区蔡山社区,记者了解到,计生、社保、就业等办事业务分别由一名社区专干负责,有独立的业务平台,能够与省级、市级数据实现互通。
社区就业专干鲁爱华告诉记者,近年上下数据实现互通后,群众办事已基本能实现“最多跑一次”,社区干部跑腿送材料次数也少了,许多群众办事事项当时就能办下来。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系统独立,哪个专干如果请假了,其他专干办不了。
社居委在开具证明时,无法掌握一些信息资料,开具证明无据可依,也就使得社区干部需要跑腿调查,徒增许多工作量。
减负增效,巧解“绳结”
从2019年“基层减负年”到现在,我市自上而下持续为基层减负,广大社区干部从“文山会海”及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社居委逐步回归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的本源。
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如同一个筛子,将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事项进行筛选,不应由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被严格挡在外面。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市迎江区已先试先行,从实施效果来看,社区证明事项多、工作挂牌多现象也已大大缓解。
为减轻社区不必承担的工作压力,减少社区不必承担的工作任务,提高社区为民服务的质量效率,2019年9月,迎江区印发《关于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前期相关机制落实基础上,以文件形式,为基层社区把好事务准入关。
社区应承担工作的清单分为两类,分别为社区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及社区事务准入清单。除此之外,区直各部门单位拟进入社区的事务,需要审定批准。
“准入制度实施后,我们社区干部还参加了统一培训,对清单里的事务进行了充分了解。不在清单里的事务,社区干部有了更足的底气拒绝承担,能够大胆说‘不’。”迎江区曙光社居委副主任苏小妹说。
苏小妹举了个例子,去年准入制度出台前后,区内有一个职能部门安排了一项“迎江区外地购车情况”的普查登记任务到社区,并做了一张表格,要求社区干部在走访摸排后填写车主姓名、车辆类型、发动机号、保险公司名称等详情。然而,该事项不属于准入事项,后经区民政局走访了解,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督办,这项工作最终没有落到社区。
在迎江区,社区自身对于“准入”的意识越来越强,知道哪些工作是社区职责范围内的义务,哪些是委托社区代办的事项并应落实“费随事转”的原则,哪些工作是乡和街道办理而社区可以拒绝接受,相关证明事项均在清单里规范运行。
在实现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的意见建议里,调研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人社、公安、民政、卫健等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向各部门及社区开放,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和资源互享互认。
倪渐飞说,建立数据资源合法使用和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也是必要的。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履行规定程序,自行查询有关数据,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减少各类证明事项,以提升社区服务效率。
基层社区减负呼声由来已久,而减负工作也是一项持续工作。
记者了解到,我市目前正在制定一套完善提升社区治理的方案,并将社区减负增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囊括了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清理规范社区各种牌子、清理各类要求社区出具的证明、取消对社区工作“一票否决”的事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