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秀区罗岭镇花元村整治闲置和抛荒土地,做活土地流转文章,深度盘活村集体“沉睡”资产,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代耕代种,精耕细作,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花元村反美圩位于花元村的西南角,圩低水浅,沟河纵横,芦苇遍地,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几百亩荒滩低价承包给农户,每年上缴承包金不足五千元。
2019年4月,农户承包合同到期,花元村两委收回承包经营权,着力改造荒滩,先后投资120多万元,架设四线低压线路2800米、新建低压配电房一座;修建55千瓦排灌站一座、修筑灌溉水渠3500米;修建机耕道路4000米,完成了五百多亩荒滩的平整改造。
改造后的反美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当年年底水稻喜获丰收,收获优质稻谷约27万斤,出售金额24万余元,为集体净增收入14万元。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今年花元村继续对村内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摸清家底,通过摸排登记,整合农户360余亩的闲置及抛荒土地,分项制定发展计划,宜种则种,发展水稻种植、大豆等农作物。
“一亩田种植水稻的成本在600元左右,而产值能达到1600元。整治闲置和抛荒土地,不仅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集体经济突破100万,我们有信心。”提起代耕代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美好“钱”景,花元村党支部书记严辉忍不住算起账来。
探索集体“代耕代种”模式,不仅化解了土地撂荒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村内贫困户及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
“浇水、除草、插秧,我都会做。就在家门口务工,中午回去吃饭,还能休息一下。”章尤全说。2010年因病做过手术,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听说村里在整合土地,章尤全便把自家的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村里,而他自己平时空闲时在田里打点零工,承担官岭组稻田的田间管理,一季稻下来也能有3000元的收入。
在花元村,像章尤全这样的贫困户还有20多人。贫困户以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就近务工获得“薪金”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