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亩的白陂湖,杂草丛生,淤泥沉积,成了荒废水塘。如何让搁荒湖生“金”,桐城市双港镇双铺村通过引凤筑巢,开发白陂湖,发展渔菜共养项目,同时结合镇级白陂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修建环湖步道,打造双港镇“绿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7万元。双铺村党总支书记桂菁森说,这只是双铺村让昔日闲置资源变身“聚宝盆”的项目之一。
打造家门口的“生态绿肺”
百姓享“生态红利”
6月7日,记者行走在白陂湖岸,数部挖土机正在对白陂湖进行清淤。说起白陂湖,双港镇双铺村村民袁彩虹说,“以前,300亩的白陂塘是个臭水湖,夏日易滋生蚊虫,且臭,影响村民生活和集镇环境。”
“村民的期盼得到政府的呼应。” 袁彩虹说,去年,双铺村对白陂湖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村民居住的环境大为改观,多年的‘心病’一朝除。”
双铺村党总支书记桂菁森说,白陂湖面积大,环境差,如何让荒废的白陂湖生“金”,助力乡村振兴和贫困户增收,是村两委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双铺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下足功夫,引凤筑巢,引进本村在外发展的能人回乡创业。”桂菁森说,通过综合评估,最终走出了一条“治理+发展”的路子,将白陂湖发包,发展渔菜共养项目,村集体每年收取7万元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我们结合镇级白陂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修建环湖步道,打造软包装小镇——双港镇景观‘绿肺’,既做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保护了生态,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桂菁松说,同时吸纳贫困户在该项目上务工,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开发臭水湖,当时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曾想,梦想照进现实。” 袁彩虹说,附近村民不仅可以来此务工,更将臭水湖彻底改变了,村民们喜获“生态红利”。
“加减法”一起做
实现“双效益”
同时,该村借梯搭台,释放民生红利。双铺村老菜市场位于天城中学、双铺中学和双铺中心小学之间,为了盘活该闲置地块,为学生搭建体育活动场地,该村争取各级扶持资金55万元,自筹资金35万元,将集体闲置资产双铺村老菜市场改造成约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提供给学校使用,每年为集体增收约8万元。
去年以来,双铺村通过闲置地打包流转、让村民年年有收益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愿景得以实现。该村联合村致富能人,将老村部改造成约4000平方米商业仓储中心,配套双港小微软包装企业仓储服务,每年为集体增收约7万元。
2018年,双铺村主动迎合市“大招商”工作氛围,提前将雷坂组19.5亩的集体闲置用地征收,并完成农转用手续报批,转为建设用地。同时引进杭州康凯塑业有限公司,落户该地块,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5万元。
桂菁森说,将闲置资源流转发包,改善生态、物尽所用,做的是改善环境的“减法”;让闲置资源变成“聚宝盆”,产业建设,做的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加法”,“加减法”一起做,就是促进双铺村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双效益。
闲置地上生“金”
百姓得利集体增收
“以前打工离家远照顾不了孩子,现在赚钱顾家两不误,过上了好日子。”6月7日,在桐城市双港镇塘埂农场忙着除草的5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百胜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这既能照顾智力残疾的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钱的好事,得益于该镇双铺村产业扶贫项目。
潘百胜所在的家庭农场,是该村的扶贫基地。“当初,这里是一片荒地,村里盘活闲置地,变成扶贫的家庭农场。” 潘百胜说, “村委会将我安排在这里务工,一年收入近万元。
臭水湖变身生态湖、闲置地成产业扶贫项目……近年来,双铺村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唱了一出“好戏”。2019年双铺村在双港镇村级目标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34户64人顺利脱贫,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预计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65万。
盘活闲置资源,使其变得“聚宝盆”,不仅仅发生在双铺村。据了解,近年来,桐城市积极引入经营主体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对低效利用的资源资产通过合法方式收回重新发包或由村集体自主经营。仅2019年该市175个村盘活土地经营权2万余亩、水面经营权2.1万亩、闲置房产13万平方米,实施项目428个,为村集体增收2037万元。其中,该市有较大的田园综合体31个,盘活利用土地、水面等各类资源1.2万亩,村集体和经营主体共同投入资金2.1亿元,村集体年增收271万元,村民增收7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