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春秋时期的“蒸锅”长啥样?——春秋弦纹青铜甗

时间:2020-06-01 14:37:16 | 来源:安庆新闻网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l_CB20200531102257449064_02.tif.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l_CB20200531102317371088_02.tif.jpg

春秋弦纹青铜甗

我们试想一个场景:某位“资深吃货”穿越到了大概2700年前古皖国的某个贵族家庭,就想着跑到厨房看看有什么好吃的,那他会看到什么?他很可能直接就懵了:这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都是什么,怎么用?

考虑到古今所使用之汉字大有不同,这哪是厨房,整个就是一生僻字教学现场。它们是:鬲(lì),肚子很大,煮东西熟得快;甑(zèng),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可以放在鬲上蒸食物……而本文物叫甗(yǎn)。

得益于新石器时代某位“吃货”,以超前的设计理念将鬲和甑合二为一:上部无底甑,下部是鬲,中部放上有通气孔的箅(bì),既可以蒸,也可以煮。于是,就有了甗。

什么?蒸锅?虽然功用上也确实如此,但是,作为一个青铜器,在春秋时期傲立古皖地界的本文物,是一件礼器。礼器,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比孔子小二十来岁的古希腊悲剧诗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埃斯库罗斯说过:“青铜器是反射外形的镜子,是反射心灵的酒。”看来,深刻灵魂。因此,时人笃信:人活着要吃饭,要做饭,死了还是要吃饭,要做饭。所以,虽然甗这类厨具,从发现数量上看不算太多,但在西周末春秋初,它是绝大多数随葬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

咱这甗身材小巧,连体通高24.8CM,大概只有一个电饭煲那么高,口径也只有14CM,还不如电饭煲口径大。这样一件器物,蒸出来的饭能够几个人吃?而且这甗发现的时候,里面也没有箅,根本做不了实用器。不过,作为祭祀礼器还是颜值颇高的——敞口束颈双立耳,下体呈鬲形,三分裆柱形足,造型别致可爱。器物表面光洁,在其上腹部两道粗弦纹间有一阴文符号。

这个符号就有意思了,好像一个人高举双手欢呼雀跃的样子。至于古人为什么要在注定流传数千年的青铜器上留下这样的符号,不如听听专家怎么说吧。

专家说文物:

“该符号虽然其边角转弯处较圆滑流畅,中间凸出部分也未见崩裂,但是隐隐可见刀口,底部露胎,放大镜观察下底部凹凸不平有线状划痕,因此字符应该为铸造后錾刻而成。”潜山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騊介绍说,这件青铜甗定代为春秋早期,那时,周室东迁,朝廷实力衰落,诸侯的器物逐渐增多,从而青铜器地方性逐渐加强。有些地方出土的金文,字形诡异,文句也不易索解。

古人为什么会在甗上錾刻这样的符号,这符号又是什么意思呢?李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文字较繁复的春秋时期用此‘图形文字’,肯定是有意义的。郭沫若先生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中就提出,这类‘图形文字’是古代国族之名号,乃是图腾之孑遗或者转变。并举例论证了这一观点,现在这一说已得到共识。从铭文錾刻的位置,让人不禁联想到在某些庄重的奉礼场合上这个张扬的符号所表达的寓意。经过金文对比,该符号也不是文字。综合分析,他理应是族徽符号。”

李騊还特别提到,潜山黄岭出土的包括春秋弦纹甗在内的这组青铜器,极具地方文化特征,和群舒列国乃至皖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朱礼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