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是大家传统印象里的农民工了。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农民工就近在家门口的中小城市就业,甚至创办企业,还为当地吸纳就业做出了贡献。”全国人大代表袁海波说,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不只关心薪酬、更注重配套环境和发展空间,就业偏好有了新变化。(5月22日《工人日报》)
新生代农民工“新”在哪儿?有人曾用一串形象的对比,描绘了一幅新生代农民工的群像:老一代是拉着蛇皮袋进城的,新生代是带着拉杆箱;老一代是进城挣钱回乡花钱,新生代是融入城市发展;老一代要求支付工资,新生代要参加保险;老一代呼吁改善劳动条件,新生代要分享发展成果……的确,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与选择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约2.91亿人,比2018年增加了241万人。农民工跨省流动继续减少,更倾向于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到省外就业农民工人数同比下降了1.1%,省内就业农民工同比增加了0.9%。这是农民工跨省流动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说明农民工就业本地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以前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是农民工就业的首选,现在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在家门口的中小城市就业。特别是伴随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等政策机遇,一大批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加快落地,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岗位,拓宽了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渠道。
以前很多农民工到大城市打工之后,孩子仍留在老家,带来很多问题。现在中小城市落户限制取消,农民工有了落户成为新居民的可能。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随迁儿童上学升学难、费用高问题,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加突出。因此,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落户中小城市,这样他们更容易将子女接到城市一起生活,并有机会让子女享受到城市教育。
以前农民工大量进城的外溢和城市大量用工的内需交错,大批农民工来不及学习技能就被吸引到中低端岗位。现在产业结构从低端加速转向中高端,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
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之变”,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既说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中西部地区创业发展差距正在缩小,还说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更说明伴随着社会进步,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