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桑树枝、棉花根、荻柴杆子……这些在大多数人眼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却成了岳西人汪宇手里的“宝贝”。这些“宝贝”让她蹚出致富新天地,2019年汪宇的农产品加工厂开到了大观区海口镇,还为当地人就业带来了机会。
打造大自然的馈赠
3月,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汪宇的工厂里一片繁忙的景象。院内堆积着从周边收购来的杂树、木料,整袋包装好的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天气不错,工人们正在将木料和半成品依次排列好、晒太阳。“我们的加工手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干燥和除虫,所以晒太阳是很关键的。”汪宇一边说着一边指向一堆看似是树根的木料:“这是杉木根,用它做出来的工艺品我们基本很少破坏原来的造型,只需要把原先腐烂的外皮打磨,然后稍作加工就是很棒的工艺品,销量非常好。”
展示厅内,木制的托盘、花瓶,毛竹打造的工艺品,树根稍作打磨制成的屏风,还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它们看上去精致,却又保留了原生态的感觉,植物本身的芬芳自然散发,让走近的人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些源自大自然的工艺品。
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
1981年出生的汪宇是岳西县鹞落坪人,有着十多年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经验。“我原来在家乡从事种植行业,种茶叶、毛竹和各种食用菌。种植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废弃的树根、木桩、竹根等都是天然的艺术品,于是萌生出要打造他们的想法。”汪宇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梦想又能照顾在安庆读书的孩子,2018年底,她在海口镇创办了这家农产品加工厂,占地5亩,利用各种树根、木桩、竹根以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等加工成工艺品,主要销往意大利、法国、英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2019年销售额达到了1700万元。“海口镇的交通方便,原材料也很丰富,最主要的是周边的劳动力比山区要富裕很多。最忙的时候,厂里每天需要50多人同时干活儿,用工一直能够满足需求。”汪宇说道。
带动周边人就业
在车间里,记者还看到很多半成品的木枝和树根整齐堆放在一起,工人们正在将它们分类处理。“他们都是附近村民,主要给树枝去皮、清洗、产品晾晒、包装,没有技术含量。老人们平时在家无事,干这种手工活不累,还能增添一份收入。”汪宇介绍道。工艺品制作大多需要手工加工,而且劳动强度不大,雇佣的人大多是当地农民。
62岁的镇江村人汪美玲每天上午八点钟来厂里上班,上午十一点就可以回家做饭,下午上班的时间也不长。“干的活儿不累,还能照顾家里的孙子,每个月收入两千多块钱,这么好的差事哪里找啊!”汪美玲说。作为大观区扶贫帮困企业,汪宇的工厂里吸纳了不少周边的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就业。
国内销售的探索
今年2月下旬,汪宇的工厂正式复工了。但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产品还无法输出到国外,一些订单也只能延后处理。
“以前我们的产品都是以出口为主,现在我们正在考虑把市场转向国内。”汪宇说,最近她和公司的同事们正在研究打造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根据买家需求,他们发现,国内的买家更注重中国特色的文化表现,比如一些寓意吉祥的工艺品就有不少买家询问。汪宇说,她目前正在计划扩大厂房,更好的满足下一步的生产需求,将更多原生态的工艺品销往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