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江区新河社区,居住着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这名老战士今年86岁高龄,其15岁入伍,后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两次三等功。10月5日,安庆晚报记者采访了单连照老人,听他讲述进军大西南,以及朝鲜战场上的战斗故事。
图为单连照老人
15岁入伍 随部队进军大西南
1933年11月,单连照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现寿光市)。1942年,年仅15岁的单连照加入了八路军。
入伍之初,单连照被分配在华东后备兵团。1949年,单连照跟随部队进入南京,被编入二野工兵七团,担任卫生员。“从此,医务工作成为我终生职业。”单连照说。
上海解放后,单连照随部队进军大西南,进入康藏地区,他所在的工兵团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单连照向记者介绍,他们部队到达泸定河时,需要开辟山路建造渡口,方便部队物资车辆过河。“一开始,战士们缺乏经验,安放炸药用量过多,爆破时飞石四溅。其中一石块飞到河对岸,砸中了一民房内正在吃饭的老乡。好在这名老乡伤情不重,我去给他包扎时,他连声对我说‘谢谢’。”
渡过泸定河后,部队继续前进,而前方是海拔4400米的二郎山。单连照说,当时,战士们信心满满,相信都能跨过这座大山,许多女战士还为战士们加油呐喊。实际上,艰难险阻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这座大山让战士们整整爬了两天两夜。“不少战士因为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等原因倍受折磨。即使如此,也没有一人停下脚步。”
单连照介绍,进军大西南路途中,部队经过一个叫做“乱石岗”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松软,战士们上午铺好的路,下午又无法再通车。此外,山崖上的大石头经常朝下滚落,大家都提心吊胆。“有一辆运物资的汽车被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砸翻,车上有几名战士被砸伤。”
救护伤员 朝鲜战场荣立战功
单连照说,他们部队进驻康藏地区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他和战友们被调回四川,在资中县城参加修筑成渝铁路。几个月之后,部队到达吉林市,并于1951年5月,进入朝鲜境内。
在朝鲜战场上,单连照在连队担任卫生工作,救护伤病员。单连照告诉记者,当时的朝鲜卫生条件较差,苍蝇满天飞,很多战士患上痢疾。“我为战士们配药时,叮嘱他们要注意的地方。看到战士们逐渐康复,我十分高兴。”
1952年初,单连照奉命到几百里外的团卫生队领取药品,夜晚搭乘朝鲜人民军汽车返回。“哪料途中汽车走错方向,无奈之下,我只好下车。当时是深夜,搭车搭不到,民房不敢进,住又没地方住,到卫生队驻地还很远。这种情况下,我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人摸黑往前走。遇到山上发出声响,我就靠山坡卧倒,生怕遇到敌人、野兽。那一夜,让我终生难忘。”
单连照说,1952年底,在一次爆破作业中,有一个爆破点没有爆炸。工兵部队一名班长为弄清状况,对战士们说了声“你们都别跟着我”,便独自前往爆破点。不料,刚到附近,炸药突然炸响,这名班长瞬间被炸飞,一条腿被炸断。“我为这名班长包扎止血。准备将其转送到后方医院时,他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了。”
1953年7月,单连照随部队参加东线旺海山反击战。单连照说:“两个加强连只回来19人,其中有一名副连长负伤下了战场,他的头皮被子弹打穿,是我给他包扎的。”
单连照介绍,1953年7月27日夜晚10时,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正式生效。消息传来,大家欢呼雀跃。战士们纷纷从潮湿漏水的坑道中钻出来,找块平整的地方,撑开蚊帐,睡觉……“那也是战士们在朝鲜战场睡得最香的一晚。”
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突出,单连照两次荣立三等功。
1953年12月底,单连照随部队回国。回国后,历任部队调剂员、卫生班长、司药军医所长等职。1978年12月,单连照从部队转业,担任安庆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1995年离休。
单连照平时喜欢读书,参加过函授班学习。另外,他十分爱好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相继出版《单连照作品集》、《采撷忘却三部曲》,并有多首诗词在中华《诗词月刊》等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