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宿松县河塌乡,映入眼帘的是河流水质清澈、村庄干净整洁,犹如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今年以来,河塌乡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乡村越来越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宿松县河塌乡组织人员利用割草机清除交通主干道旁荆棘杂草。 通讯员 孙春旺 摄
旱厕“退休”了
农户用上水冲厕所
“拆掉?不行!还要用来浇菜呢!”刚开始,河塌乡兴岭村村民陈长峰站在自家露天旱厕边上,想都没想,一口回绝了上门劝说他改厕的村两委工作人员。
村党总支书记潘善水说,兴岭村属于丘陵区,一直延续着用粪水浇地的老习惯,少数村民家中院子里还保留着这种老式厕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是一项重要工作。村两委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劝说,陈长峰终于签下了同意书,建造水冲式厕所。如今,陈家的小院变了模样,院门口是菜地,角落里的旱厕填上了,腾出的地方圈养了几只鸡,鸡粪用来沤制肥料。
在新页村,70岁的村民陈道松正张罗着把原来的扁担、铁桶、粪勺收起来。“今后再也用不着挑粪浇地了,夏天挨熏、冬天挨摔。”陈道松一边感慨,一边让儿子给自己拍了张挑着扁担的照片,留作纪念。
陈道松的新楼房里,卫生间,墙壁、地面都铺了白色的瓷砖,水冲马桶、热水器等一应俱全。“现在跟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水冲厕所,这些扁担都‘退休’喽!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住着舒坦!”陈道松说。
卫生厕所的好处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林地,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就地处理。”新页村党总支书记张国荣说。
在河塌乡,随着各村改厕工作的稳步推进,庭院干净了,空气清新了,村庄更美了。
环境整治让村庄变美
发展产业促村民增收
“村里美了,心里更爽快!”走进四利村,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民司广美高兴地说:“土坯房都拆了,年久失修的老宅换成了崭新楼宇,村庄美得像一幅画,大家心气十足,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营商环境随之也越来越好。河塌乡乡村振兴办主任何琼胜介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逐步完善,生产生活环境好了,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留下,外面的人才也能吸引过来。另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了农村营商环境,为吸引人才、资金和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极大的作用。
兴岭村是宿松县第一个将土地整村流转的村,土地集中经营有利于耕作条件的统一改善,有利于乡村产业的统筹谋划。在基本农田,兴岭村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在一般耕地,发展蓝莓、菊花、艾草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优化结构,提升效益,产业逐步兴旺起来,每一块田地都是一道美丽风景。
村民潘的姣家有3.02亩田,流转给村兴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后,村合作社再租给种粮大户。“每亩租金250元,股份分红预计每亩40元,今年已给种粮大户做工96个,每个工130元。”潘的姣说,这比自己耕种好得多,不仅收入高了,而且省心省事。
兴岭村党总支书记潘善水说,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旺季时每天有一两百人来村里游玩。今年仅紧邻集镇的两个村民小组就投资70多万元用于环境整治,还将建设公厕、广场,安装路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给兴岭村注入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建立管护长效机制
让村庄长久靓丽
河塌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地域广,各村发展不均衡,还存在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群众动员不够充分、管护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何琼胜表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构建长效管护机制,让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各个村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建立管护机制。
新页村宗桥村民小组有380多人,是村里最大的一个小组。每周村里的干部都来到这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帮助村民清理卫生。
哪是易腐垃圾,哪算其他垃圾?过去,村民谁也没有概念,经过村干部的科普宣传,大家都一清二楚。“菜叶子属于易腐垃圾,旧电线属于其他垃圾,再也不会搞错了。”垃圾分类实施以前,村民陈长康的家门口经常堆着许多杂物,如今他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常常主动宣传环保知识。
“滴——”一辆环卫清运车停在陈长康家门口,保洁员对门口两个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扫码、称重、收集,相应的信息和积分落到各家垃圾分类账户。
在一些村组,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了维护乡村环境的合力。
“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期行为,必须要有长效机制,要久久为功。”四利村党总支书记陈留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