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秦潭湖公园有一处玻璃栈桥一直处于封锁状态,说要等整改后再开放,但不到20天看到玻璃栈桥已经开放了,“两旁的木头栏杆有开裂现象,真的达到安全开放标准了吗?”(《安庆晚报》5月27日)
由于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新奇体验,近年来玻璃栈桥栈道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和追捧。部分景区在玻璃栈桥项目加持下,往往成为网红“打卡地”,经济回报也很突出。个中原因不外是,玻璃栈桥的透明感和自然景观造成的随时可能“危险”带来的刺激,再加上相比索道、缆车等项目,玻璃栈桥栈道的建设投资门槛低、审批难度低,且投资回本快,因而景区普遍愿意投入。不过,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玻璃栈桥栈道建设存在设计缺陷,有的施工单位不具备专业资质,有的监管单位主体模糊,再加上项目参与者准入门槛低、建造标准不明确、审批验收不严格,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玻璃栈桥讲究“似危实安”,在高质量体验的同时,必须守住安全底线。管理者必须在日常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做到防患于未然。从秦潭湖公园这处已开放的玻璃栈桥看,出现栏杆木头衔接处开裂,玻璃桥地面的两边装有可见的白色电源管线。还有,从设计初期到后期定位,各个部门对设计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等。可以说,这些细节暗藏着安全隐患。如果对这些安全隐患估计不足、整改不力、管理不细,一些苗头性的风险没有得到及时排除,往往就会积小患成大患,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事实上这些隐患并非管理上的死角,发现这些隐患也并非难事,难就难在景区管理者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做好隐患排查,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漠然处之。
现实已告诉我们,玻璃栈桥的建设与管理,必须落实安全责任。要明确监管主体,实施从严监管,在“标准”、“资质”、“验收”三个方面体现出“刚性”。必须对玻璃栈道建立硬标准,不能有任何安全隐患和漏洞,坚决守住设施安全这个底线;而资质的刚性,则是对所有运营企业来一次彻底清查,将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排除在外;在验收刚性上,则对景区施工建立全方位验收机制,在验收质量上一丝不苟,对验收责任人则要明确责任,实现可追溯。以此让玻璃栈桥开放规范起来。
玻璃栈桥的开放,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景区建设玻璃栈桥等设施,提升旅游体验是好事,但前提是好事应当办好、办稳妥,如此才能让游客玩得开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