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0.64亿元,惠及12万余贫困户,重点解决了贫困户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困难问题,许多贫困户因此走上了致富路;2016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新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32.6亿元;截至2020年3季度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3亿元,为2015年末余额的4.3倍。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新增41亿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14.7万人。这是我市一份金融扶贫的惠民“账单”。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立足农业特优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完善金融政策,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等金融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兴产业、扩就业、增收入、添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太湖县程岭黑猪养殖基地。 通讯员 任宣 摄
扶贫小额信贷
“贷”来新生活
冬日清晨,太湖县牛镇镇天光村村民袁西胜早早就来到了羊棚里喂羊。新建的羊棚中,山羊毛色鲜亮、活蹦乱跳。现在袁西胜已经成为天光村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他说,是扶贫小额信贷帮他开启了新生活。
袁西胜的母亲在2016年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治疗花费了7万元,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3万多元的外债,再加上孩子读大学,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家庭负担很重,2017年他家被评为贫困户。
“穷则思变,变则通。”2017年11月,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帮扶下,袁西胜筹来3万多元购买了20只山羊,尝试起了在家养羊。2018年,他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得知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他更有了发展的信心。“提交资料后,5万元3年免息的贷款迅速到账,我又购买了20来只山羊。”经过繁殖,第二年他就出售了47只山羊,获得收入7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去年他又续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用于新建羊棚。如今,存栏山羊178只,袁西胜年收入达20余万元,致富路越走越宽。
与袁西胜一样,桐城市龙腾街道望城村石庄组的贫困户高朝辉也在扶贫小额信贷的“贷”动下,自主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高朝辉家里有4口人,2014年他因肢体残疾和患病花去大额医疗费用,儿子还在上大学,经济拮据,生活困难,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高朝辉在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结合自身情况,发展起了加工业。当年靠手工加工瓶盖和一次性手套增加家庭收入1.2万余元,家庭总收入达到2.5万余元,顺利脱贫。
去年,高朝辉觉得手工加工速度和质量跟不上,想购买机器,扩大生产规模,可是愁于资金不够。帮扶人了解这一情况后,告知他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不仅放贷快,还可以享受免息。在有关部门和帮扶人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购买了加工的机器,扩大了规模,使得加工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去年家庭年收入达到6.5万余元。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扶贫的重要举措。“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这款为贫困农户量身订制的产品,已经成为政府操心、银行放心、群众称心的金融扶贫品牌。它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强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截至2020年底,我市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60.64亿元,惠及12万余贫困户。
引信贷资金
促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金融则是助推产业扶贫的动力源、催化剂。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余脉,山地丘陵众多,适宜发展林业。2012年,外出创业多年的吴伍兵回到家乡二郎镇,创办农林发展集团,流转山地种植油茶。
宿松县一家银行运用“产业扶贫贷”累计发放贷款3亿余元,平均利率5.2%左右,帮助吴伍兵解决资金难题,支持该企业发展现代油茶种植业。目前,企业通过流转荒山和待改造低产林,种植油茶7万余亩,覆盖9个乡镇40个村。此外,他还建成油茶加工产业园,引进“水法”专利技术,摒弃压榨、浸出等传统工艺,以纯净水为介质,零添加、常温常压提取茶油,提高茶油品质。
“农户流转荒山有租金、进园务工有薪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带动农户增收、贫困户脱贫。”吴伍兵介绍,当地15000多农户、5000多贫困户因油茶受益。
在吴伍兵的带动下,如今宿松县境内,漫山种植的油茶,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银行”。因为贡献突出,2018年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太湖六白猪”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注册商标,是太湖县品牌产品。六白猪全身黑毛,因前额、尾端、四肢下部呈白色而得名,是国家珍稀畜禽保护品种,一度濒临灭绝。
“十几年前,由于农村基本无人饲养,六白猪到了濒危的境地。”2006年,程其发在太湖县境内收集存量极其稀少的六白猪37头,第二年成立公司,创建六白猪生态养殖基地,在老家晋熙镇程岭村海拔700余米的高山上,延续“土法”养猪。
企业成立之初,因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资金周转困难,主要靠社员入股、社会融资解决。前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猪市场价格低位徘徊,程其发因生猪存栏量高、养殖规模大损失严重。
在一次银企对接会上,太湖县一家银行了解该企业困难后,向其提供贷款900万元,帮助企业度过了资金难关。如今,企业基地面积已扩大至1000多亩,存栏生猪近2万头,年利润达1000多万元。
“太湖六白猪”人工饲养也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太湖县金融机构紧扣“六白猪”特色扶贫产业发展,采取金融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发展的模式,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4752万元,推动一大批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带动2200余贫困户实现稳岗就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金融“输血”,让贫困群众的口袋越来越鼓。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新增金融精准扶贫贷款132.6亿元。
建设“信用村”
金融活水润三农
如何帮助农民顺利获得贷款?近年来,我市依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村、信用户生产性需求实行“受理优先、担保从减、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贷款运作方式,创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现在凭信用就能贷到款,可真是太方便了。”在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种粮大户鲁松节再也不必为资金发愁。
鲁松节早年因为生意失败欠了不少外债,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几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水稻,逐步实现了脱贫。2020年,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成了他实现致富“小目标”的拦路虎。
鲁松节的帮扶责任人获悉他的困境后,告知他,凉泉乡作为全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32个试点乡镇之一,正在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湖滨村被评为信用村,他因为信用良好,也被评为3A级信用户。现在,不须担保,他仅凭信用就可以获得贷款。
鲁松节很快就通过信用贷到了25万元,又流转了350亩土地,“现在我的家庭农场总共承包了852亩土地,水稻全部实行订单种植,每年收入可达一二十万元。”
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和农户资产,调动了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解决了一批涉农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问题,实现了让农户“不用跑路、不用求人、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能获得贷款,发展生产。
统计数据显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凉泉乡有19户贫困户凭借良好的信用等级获得贷款210万元;全乡有21家种植大户、1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信用贷获得了445万元生产资金,带动了296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均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45万元,最高达到64万元。
2019年,望江县在鸦滩镇、凉泉乡2个乡镇25个行政村试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工作。信用村建设共对27133户农户、19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信息采集,目前已评定信用户24908户、信用村21个,累计授信73119万元、用信7392万元。
5家参与这项工作的商业银行先后开发出“金农先锋贷”“党建引领信易贷”“信农贷”等金融新产品,推动“信用”转“信贷”、“信贷”变“信赖”。这5家商业银行在试点乡镇累计发放贷款7392万元,较信用村建设前同期增长4047万元,增幅达121%。同时,对信用户贷款执行年利率平均为5%左右,较普通农户优惠近20%,有效缓解了农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提升了群众金融获得感,畅通了金融服务“三农”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