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现代风格的三层洋楼,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来到岳西县天堂镇石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花园房”,走进脱贫户王仁全家,他和老伴正坐在客厅里悠闲地看着电视。
王仁全患有心脏病,妻子患有风湿病。以前一家人住在山上的危房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2017年,一家3口从山上搬下来,几乎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75平方米的“花园房”。
为了让王仁全这样的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天堂镇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在集中安置点同步建设扶贫工厂。搬进新房后,帮扶干部帮助王仁全夫妻俩找到了令他们满意的工作。王仁全说:“我和妻子都在楼下的扶贫工厂上班,下个楼梯就到了,非常方便。就做些折箱包、剪线头的简单活,轻松又稳定,平均每月能赚到两千元左右。”
岳西县山高岭大,平缓地方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危房里脱贫奔小康”,近年来,岳西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实行县乡村“三级梯度”搬迁安置,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种植养殖、就近务工、城镇就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多种模式,“一户一策”量身制定脱贫致富方案,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增长点、乡村旅游风景点、集体经济发展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四点合一”的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
为了让深山区贫困群众能够“挪出穷窝”,岳西县坚持梯度安置的原则,对搬迁贫困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安置到县城或开发园区;对要求留在乡镇的,安置到乡镇;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较差的,安置到中心村。“在安置点选择上,坚持做到‘四个不选’: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不选、无发展空间的不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岳西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岳西县各地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尽可能为搬迁群众提供菜地、光伏发电等生产生活设施。比如,冶溪镇石咀安置点为每户都专门安排了菜园;来榜镇钟形集中安置点采用“2+2+2”模式,在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132.21亩,为搬迁户每户发展2亩茶+2亩果园+2亩食用菌(套种)。同时,通过在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尽可能满足搬迁户就近就业的需求。
依托县经济开发区存量房资源和园区企业就业优势,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经济开发区+就业”安置方式,两批共安置182户616人,住房全部达到拎包入住条件;统一为搬迁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子女可在安置地学校就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每个搬迁户至少1人在园区企业实现就业,月工资2000元以上;在5个国家级4A景区周边建设集中安置点,让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敲开“致富门”,追逐“小康梦”。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岳西县还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将安置点打造成产业发展增长点、乡村旅游风景点、集体经济发展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让异地扶贫搬迁的群众“逐步能致富”。“妻子到彩虹瀑布4A景区上班,我在镇内务工,今年家庭总收入将突破5万元。”黄尾镇黄尾村贫困户胡逢平说。
“十三五”期间,岳西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应搬尽搬、效应最大”的原则,共计易地扶贫搬迁2147户6838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2016、2017、2018年,岳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3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