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投 >

问策金拱民营企业

时间:2020-06-22 14:37:31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在程天雄的汽车配件企业组装车间,他正在教授员工组装新配件。在金拱镇,像程天雄这样的汽配民营企业有102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 记者 常艳 摄

■阅读提示

与塑料之乡一河之隔、怀宁县北大门、境内国道及省道、高速纵横……地缘亲近,交通便捷,为金拱镇发展民营经济带来极大便利,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不少头脑灵活的金拱人就开始自发闯市场、办企业,将各种塑料制品及汽车零配件销往全国,民营企业也日渐增多。

从一个个业务员、一辆辆面包车、一间间小作坊起步,金拱的民营经济表现活跃,却依然面临小、散、自发聚集现状,而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如何破局?

与塑料之乡一河之隔、怀宁县北大门、境内国道及省道、高速纵横……地缘亲近,交通便捷,为金拱镇发展民营经济带来极大便利,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不少头脑灵活的金拱人就开始自发闯市场、办企业,将各种塑料制品及汽车零配件销往全国,民营企业也日渐增多。

从一个个业务员、一辆辆面包车、一间间小作坊起步,金拱的民营经济表现活跃,却依然面临小、散、自发聚集现状,而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如何破局?

在金拱镇转上一圈,随处可见各种名称的塑编企业、汽车零配件公司的招牌,批发商店、生产厂房一间挨着一间。在人口只有3万余人的金拱镇,聚集着300多家民营企业,而其中从事塑编、汽车零配件的就达200多家,是金拱两大支柱产业。

地缘优势带火塑编、汽配产业

怀宁县金拱镇,与塑料之乡桐城仅一河之隔,金拱发展塑编产业,与此不无关系。

“我们从事塑编行业都是受塑料之乡的影响和带动。”怀宁东昇塑业有限公司法人程世峰坦言。

程世峰是金拱镇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旬开始,他就做起了塑料袋的业务员,在全国各地到处跑,接订单,再去桐城双港找企业加工,赚个差价。

当年的金拱,像程世峰这样的业务员有很多。与桐城在地缘上的优势,金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一家塑料总厂,同时很多金拱人也都看中了塑料行业的前景,成为从事塑料袋推销的业务员。

此后,改革开放的浪潮不断拍打着金拱人,他们已不再满足“赚差价”的辛苦钱,转而投身办厂置业。

“2009年我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子,成立一家公司,开始尝试自己生产无纺布。一年能生产50-100吨,比跑业务强。”程世峰说。

业务员纷纷转身办厂兴业,主要产品为塑料编织袋。时至今日,在金拱从事塑编生产的民营企业已有108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而金拱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别称——塑编之乡。

金拱还有另一个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打开地图,206国道、238省道、合安高速、高界高速从金拱穿境而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鸽子墩交通枢纽,加上又是县城的北大门,这给发展汽车零配件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交通便利的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金拱人就开始从外地进一些汽车零配件的货,发现这个商品很好卖,有市场,渐渐地做的人就多了。”金拱镇企业办主任汪兵介绍。

金拱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轨迹与塑编大致相同。先是推着自行车背着挎包沿街兜售,继而从“跑销售”变为“办企业”,加上交通便捷和物流配套,发展势头很快。

“在金拱,形成了一种特色现象,一对夫妇、一辆面包车,就是一个销售团队。”怀宁县汽车配件协会会长江峰介绍,怀宁金拱的汽配产品已经辐射到全国每个地方每个角落,甚至在周边的东南亚国家,都有他们的经销商和市场网络。

据金拱镇企业办统计,目前金拱镇从事汽车零配件的民营企业就有102家,年销售额超2亿元。

底子薄、体量小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塑编和汽车零配件是金拱镇两大产业,在这两大产业的带动下,金拱镇民营经济活跃,从业人员超过全镇人口一半以上。

尽管如此,金拱镇民营企业的现状却是:小而散。

据金拱镇企业办调研,金拱镇汽车配件销售行业管理尚处于自发的聚集阶段,而塑编除了9家是规上企业之外,其他还都是规下小微企业。

缺资金、场地小都是制约金拱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最早都是小作坊式的,租一处200平方米的房子,一干就是8年。”程世峰告诉记者,想做大做强,但是底子薄,缺资金,只能靠自己一点点积攒,发展就很慢。

安庆市众友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叶飞是桐城人,2008年作为吹膜师傅来到金拱一家企业打工,几年后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创业。

“租了一处300平方米的房子,买了2台吹膜机,把塑料粒子加工成塑料膜,后来慢慢发展成从加工到生产再到销售一条龙服务。”叶飞说。

虽然业务发展迅速,但场地却是制约,2014年,厂房被房东收回,企业面临搬迁。心急如焚的叶飞四处寻找,最终只在一家企业的院内找到600平方米场地,他拿出多年经营的积蓄,边生产边建房。

从事汽车雨刮器的生产、组装和批发的程天雄同样如此。

“最早的厂房只有100多平方米,后来发展到300平方米,几年时间地方又小了,现在加上地下室,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可还是不够。”程天雄告诉记者,新买的两台机器放不下,只能先暂时放在老家房子里。

汪兵告诉记者,金拱无论是塑编产业还是汽车零配件产业,都是从小作坊式起步,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和摸索。

入园、集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改变金拱镇民营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入园区、抱团干。

2017年,金拱镇政府在原镇工业集聚区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功能布局,突出塑编产业特色,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扩模升级,打造占地49.47亩、总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汪兵介绍,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重点鼓励本镇小、零、散塑编企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改造升级来园区安家落户,做大做强,创业者只需购买、购置设备,投入部分流动资金即可投产,同时享受厂房租金减免、税收优惠、水电费用补助等优惠政策。

作为第一批入住的塑编企业,程世峰坦言好处多多。

“企业要发展,资金和场地都是难题,进入园区后,税收有减免,还有贷款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现在厂房10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扩大到七八百吨。”程世峰说。

此外,园区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的同时,还在服务上下功夫。

今年疫情之后,叶飞的公司面临招工难,他向园区管委会反映了自己的需求后,很快,园区管委会就帮他招到了五名员工。“服务好,速度快,这在之前都需要企业自己想办法。”叶飞说。

入园发展更关键的,是使行业集聚,形成了一个气候、一个圈子。

目前,金拱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园区以塑编为主,入驻企业11家。通过园区的孵化,已有规上企业1家,正在申报规上企业1家,拟升规企业2家,11家企业年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解决就业人数400余人。园区逐渐成为哺育企业的“摇篮”,生产企业的“工厂”。

看到塑编企业集聚发展的成果,金拱镇也开始谋划汽车零配件集聚发展。

在一项针对汽配大市场建设的调研中记者看到,金拱镇大多数汽配企业、经销商都对产业集聚发展表示赞同,对大市场、产业园的建设表示支持。

“一个小小的雨刮器,零配件就有十几个,一家企业根本做不了。如果有了汽车零配件大市场、产业园,既解决场地困难,也使大家集聚一起,抱团发展。”程天雄说。

汪兵告诉记者,随着汽车零配件在金拱的发展,“金拱汽配”这一新兴行业已引起县、镇两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而要打响“金拱汽配”招牌,就必须将单纯的营销型向生产营销型模式转变,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而这,也是金拱民营企业的破局之路。


(本报记者 常艳 通讯员 胡浩 程汪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