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市文明办向我市广大餐饮经营单位及市民发出倡议,推行“公筷公勺”制。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公筷公勺使用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根据市文明办倡议,不具备分餐条件的餐饮单位推行“公筷公勺”制,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
4月7日晚7时许,记者在龙山路与孝肃路交叉口一家酒店看到,店内生意火爆,在10余人的圆桌上,每道菜上都会另放置一副公筷公勺。顾客就餐时,先用公筷公勺将菜盛入碗中,再使用自己的餐具。“我们一桌一般有十几名顾客,就目前来看,大家都比较支持。”这家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晚8时许,记者在吾悦广场一家两层楼的餐厅看到,每个餐位的内侧均用一个玻璃杯盛放着一副公筷公勺。记者注意到,使用公筷公勺的顾客却寥寥无几。“很多都是家庭或朋友聚餐,一般一个餐位也就两、三人,不少顾客碍于情面,并未选择使用公筷公勺。”现场一名服务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餐饮店也并未给顾客配备公筷公勺。在程墩路一家约30平米的小餐馆内,餐桌上并未提供公筷公勺。这家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之前提供公筷公勺,但有些顾客嫌麻烦并未使用,索性就不再提供了,除非有顾客提出这一需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8人支持使用公筷公勺。
市民陶宇说:“店里主动提供公筷公勺,顾客吃着也安心。整体使用下来,也不觉得特别麻烦,相反,这么吃饭感觉特别文明。”
市民汪明月告诉记者,还有部分市民对于公筷公勺无动于衷,特别是在家庭聚餐时。“一般来说,家里一桌里只要有一两个人不在乎公筷公勺这件事,其他人也不好意思纠正他,使用公筷公勺的规矩就很容易被打破。”
市文明办一名余姓负责人表示,在当下,倡导使用公筷公勺不但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同时也是加强疫情防控的一项有力举措。“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推动中。只有市民、餐饮企业、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媒体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