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安庆港区海事处“海事趸1211”通过与辖区一艘污水接收船进行接驳作业,趸船上近6立方米的生活污水通过排污泵被接收船全部接收,然后转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这也成为长江安徽段利用污水接收船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首例。(《安庆晚报》8月7日)
终于长江船舶生活污水可以不用直排了,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的污水接受船来转运,尔后进行净化处理。如果此举全面推广开来,可以想见,长江水质与生态必将有个大的改善。对此我们在保持乐观之时,也给予了全面推广的深切期盼。
现实告诉我们,长江水质污染源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沿岸居民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二是工农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三是航行于长江的各类大大小小船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等。在我们对居民生活污水及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进行有效管制之时,由于船舶航行的特殊性,对于移动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这一块,一直是个短板。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船舶的移动性,客观上存在收集困难,另一方面就是处理技术上的不足。这两大因素中只要任何一个方面处理不好,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染长江生态与水质就不可避免。
眼下从技术上来讲,有了专门的污水接收船,理论上实现了对船舶污水的全接收。但对于那些航行于江面上过往的船舶,又如何做到全面监控?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点,船舶生活污水仍将继续造成对长江水质与生态的破坏与污染。
分散性、流动性,是长江航行船舶的主要持点。这给污水排放监管带来了相应的困难。再加上先期船舶设计制造上的不足,使得很多船舶没有生活污水收集能力。尤其是那些吨位小的船舶,在出厂时根本就没有生活污水收集装置。这些船舶的生活污水将往哪里去?毫无疑问,最终的出路仍是长江。我们也从新闻中了解到,对于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目标是实现船舶吨位在400吨及以上船舶,那么这个线以下的船舶以目前的标准来讲,是不作要求的。那些吨位小的船舶虽然个体排放污水量不大,但如果将整个流域的小吨位船排放总量加起来,也一定不是个小数吧?如此,为确保长江水质与生态安全,有必要对航行的船舶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实行全覆盖。
当然这是项艰难的工作。难点主要在于船舶设施的改造与完善上。这方面,不妨对小吨位船舶限时实施强制改造。另一方面要提高船舶制造标准,对于新出厂的船舶无论吨位大小一律要有专门的污水收集装置。再加上行政执法上的强力监管,我们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对航行于长江上船舶的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处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