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家住团结新村的何姓读者在安庆晚报报料群反映,城区团结新村一处拆迁空地成了垃圾场,向有关部门反映多次一直无人问津。(《安庆晚报》8月5日)
这种让拆迁地成垃圾场现象的存在,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建设中某些环节没有相应地跟上,拆迁时机械到场,在一片轰鸣声中,原先的房屋成了一片废墟。至于拆迁后是怎样的处置,一时没有详情规划,或有规划,却因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落实到位,于是拆迁地就变成了空置地,这为成为垃圾场预设了前提。二是部分市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在个人房屋装修时,或是更换家具时,垃圾清运是要收费的,为了省钱,一些家庭就采取了就近处理的方式,将垃圾丢进了拆迁空置地。
拆迁地成为垃圾场,它一定程度上拷问了我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也拷问了某些市民的素质。要想彻底清除这种不该有的现象,应从加强城市管理、精准规划,以及提高居民素质上做文章。做好了这些,像这种拆迁地成垃圾场的现象才能从现实中绝迹。
拆迁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伴随着拆迁而进行的。拆迁是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城市规划更切实地贴近当下现实。但是拆迁不能只求速度,要与规划同步而行,甚至规划要走在拆迁的前面。一旦拆迁,相应的城建就要依规划跟上。否则,只拆不建,拆迁地长期空闲,不变成垃圾场才怪!
拆迁地成垃圾场,是一种现实的拷问。在后续处置上,要多多从现行拆迁与建设的角度考量。拆迁不能只求速度,对于某些拆后一时不能建设的场地,当考虑一下缓拆,等待有能力建设或有明确的土地规划用途时再去拆除。也就是说,让拆迁与建设实现无缝衔接,让拆迁在等等中,实现成熟一个拆除一个,建设一个。如此,拆迁地成垃圾场现象定会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