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强化农村食品重点问题整治,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安庆日报》7月21日)
毋庸讳言,尽管近几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现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在一些乡村农贸市场或小超市,一些“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仍然可见,让农民群众深受其害。此次我市多措并举,查获1.78吨过期食品,立案307起。这也说明净化农村食品市场,守护农民群众“舌尖上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之所以较多,农村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是造成假冒伪劣食品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食品监管执法的力量分布来看,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在农村,基层监管队伍不但面临着人手不足的窘境,而且有限的监管人员普遍缺乏系统培训,执法监管的敏感性和专业能力存在不足,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很难发挥出正常的监管作用。再加上相对于城市消费市场,农村市场较为分散,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以至于一些偏远乡村,成为了监管的真空地带,小商店即使充斥着山寨货也无人过问。还有,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相关资讯不够发达,村民们食用品方面知识相对匮乏,对饮食用品安全认识不足,维权意识也比较薄弱。
守护农民群众“舌尖上安全”,事关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也事关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要重点提高基层的监管能力,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监管关口下移。对城乡接合部、村镇、校园及其周边等重点区域,对涉及农村群众的日常大宗消费食品、低价食品、小作坊食品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检查和抽查,形成一道有效的安全屏障,建立起全方位覆盖和城乡一体化监管体系,确保农民群众“舌尖上安全”。
现实已表明,农村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合力,久久为功,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故此,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加快建立协调联动配合的良性机制。同时,建立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溯源机制,探索商品二维码扫描监管方式,从源头上弄清食品各环节流程去向。还要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将相关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公之于众,以起到震慑警示作用,提高农村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
为健全监管网络,加大监管力度,此次我市各乡镇已完成食品安全管理员、宣传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组建,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农村食品监管责任体系,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盲区。可这只是第一步,法治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还要以奖惩兑现的责任制,督促他们认真做好监管农村食品市场,还要切实做到向农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假冒伪劣食品危害以及如何辨别假冒伪劣食品方法等知识,提升农村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自觉抵制购买假冒伪劣食品。
在对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进行“大扫除”的同时,我们还要强化供给,及时以质量可靠的食品来填补“清扫”后市场的空白,以释放农村的消费潜力,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畅通优质食品进入农村市场,打通优质食品从企业到农家的“最后通道”,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现代流通新形势、新业态,让正牌商品便捷地进入农民群众的家中。让更多农村消费者能与城市消费者一样,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如此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我们就能净化农村食品市场,守护农民群众“舌尖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