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一枚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一张工作证 一个行军绣花碗套听,“老物件”里的红色故事

时间:2021-06-23 09:37:18 | 来源:安庆新闻网

在安庆博物馆征集保管部登记的红色物品入库凭证中,记者见到了三件来自民间捐赠的物品,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1949年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证和行军绣花碗套。据家住迎江区绿地小区的市民史安江介绍,这是他父亲史儒华生前佩戴和使用过的,“虽然这三件物品看上去比较普通,但是它见证了父亲以及那一代人艰苦卓绝、顽强抗争的革命精神和忠诚信念。”

发放纪念章  .jpg

发放纪念章  .jpg

发放纪念章  .jpg

(图片由安庆博物馆提供)

“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从革命老区一路来到安庆扎根,我是从小听着父亲讲革命故事长大的。”史安江告诉记者说,他的父辈来自革命老区山西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将县名改为左权县。)“听父亲说,那时八路军总部驻扎在我们县,当地大多数青年都响应号召踊跃参军,父亲和他的两个弟弟以及堂弟兄都先后参加革命。”史安江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是父亲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南下时佩戴的,当时父亲所在的部队属于江汉军区。“那时从山西到安徽,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行军数十日,都是夜晚行走,白天隐蔽,一路走一路打。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行至豫皖边界时,被当时国民党部队截断,父亲所在的部队被安排就地打土匪,之后参加了淮海战役。

“战争是异常残酷和激烈的,而打扫战场时的心情格外沉重。”史安江听父亲生前说起打扫淮海战场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战士们上战场都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那时每个战士都在自己的军衣衣角绣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就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父亲在打扫战场,登记阵亡战士名单时,亲眼发现了自己两个堂弟兄在这次战斗中牺牲,那种悲痛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父亲后来每每忆起此事都是难忍悲痛、老泪纵横。”

1949年4月安庆解放,随即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父亲史儒华当时任连指导员,军事管制委员会工作证便在那时获得。史安江听父亲生前介绍说,解放初期城市管理实行军事管制制度,以便迅速肃清残余反动势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说起父亲的行军绣花碗套,史安江说这是母亲给父亲临行前做的。“我父母可以说是革命夫妻,母亲1946年参加革命,当时留在山西老家参加妇救会,照顾伤病员。父亲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离家之前,母亲给父亲赶制了千层底的布鞋和这个行军绣花碗套。”记者看到,照片中的这个圆形碗套虽然略显陈旧,但整个外形完好无损,绣面上的花纹清晰秀丽,色泽依然鲜亮,足见其绣功精湛,同时饱含着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父亲一直把绣花碗套带在身边,可能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用来装碗的普通碗套,也是寓意着平安归来的信物吧。虽然父母因为共同的革命事业而暂时分离,但父亲也寄过家书报平安。之前记得母亲说,在父亲离家后几个月收到一封家书,当时都是在布上写的,字迹都淡了不少,因为这封家书辗转了三个月之久。正是应了诗人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我把父亲生前使用过的红色物件捐给安庆博物馆,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史安江说道。


(全媒体记者 方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