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场主、民宿老板、景区售票员、农家乐服务员……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常住人口中年轻面孔逐渐增多。“外出务工劳动力已经降到50%以下了,虽然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旧是主流,但是回流规模也不断扩大。”3月6日,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党总支书记詹成祥告诉记者。
桐城市黄甲镇石窑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以前,全村1140多名劳动力有90%在外务工,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从事装潢、餐饮、服饰等行业,石窑村也成为缺乏青年劳动力的“空心村”。
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石窑村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来促进山区乡村发展,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为外流劳动力回流的意愿创设条件。村两委努力积极地进行招商引资,挖掘当地的可开发资源,实施扶贫项目,旨在以产业为支撑带动村民就业。近几年内,石窑村流转盘活6600亩山场,打造以茶叶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链,初步建成安吉白茶基地、马鞍寨林业生态示范基地、杨梅采摘园和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建立了80千瓦光伏电站并筹备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
“采摘期需要3000多名劳动力,其中有300多个长期稳定岗位。”詹成祥说。今年43岁的姚爱青过去在河南做瓦工,去年回家应聘成为白茶基地管理员。“一个月四千至五千元的收入,还能照顾父母和孩子。”姚爱青说,村民黄金梅眼瞅着村里人气旺了,于是他把自家老屋收拾成餐馆,招待到村里参观旅游的客人,每年收入有四万元左右。
“采摘期即将到来,各个基地都面临着用工荒,村里正在谋划成立劳务公司,下一步继续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让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石窑村,争取让更多年轻人回流。”詹成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