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延伸蚕桑产业链 打造富民新引擎扶贫蚕桑“化茧成蝶”

时间:2020-10-21 14:37:36 | 来源:安庆新闻网

10月14日,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燕窝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朱林波和妻子汪爱红正在桑叶地里忙活,只见他们一手捏住桑树的枝头,一手则左右翻飞,快速的将桑叶从桑树上摘下来。很快,他们经过的地方就只剩下桑叶嫩芽在风中摇曳。斑竹村历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但对于朱林波来说,一方面他养殖技术有限,另一方面蚕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无法保证有稳定的收入。怎样才能脱贫致富?曾经成为困扰着朱林波一家的难题。如今依托省农科院蚕桑所技术支持,朱林波现在发展了5亩桑园,种植新品种桑苗。新品种桑叶与老品种相比,不仅长得更大更厚实,养出来的蚕产茧质量也高于过去。朱林波还积极向村里的养蚕大户请教养蚕技术,如今的他将蚕养得有模有样,不仅顺利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

近年来,岳西县委、县政府为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决定》《岳西县蚕桑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并设立蚕桑发展专项资金。来榜镇通过举办蚕桑培训班、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村民发展蚕桑产业。

同是燕窝组的蚕农朱绍华今年53岁,有30多年的养蚕经验。他除了自己摸索之外,还看养蚕方面的书籍,积极参加县里、镇里举办的蚕桑产业培训班,不断提高自己的养蚕技术。几年前,在村里的帮扶下,他成立了岳西县兴农蚕桑专业合作社,建立岳西县标准化小蚕共育室,扩大了小蚕共育的规模。他家8亩桑园,今年养蚕9.5盒,推广小蚕共育500盒,预计有6万元的收入。朱绍华并不满足于现状,除了利用自己的养蚕技术帮助邻里,还积极参与新蚕种试种工作。每天的温度是多少?有没有得病的?这是朱绍华每天都在记录的内容。朱绍华说:“栽桑养蚕,对于农村来说是个很好的项目,春季栽桑,二季就能养蚕,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斑竹村村委会副主任汪东升告诉记者:“斑竹村现在蚕桑面积397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左右。全年共发放蚕种6400盒,预计收入可达1400万元。蚕桑是我们斑竹村农户重要增收渠道,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蚕农尝到了甜头,大量种植桑树。现在“桑叶多了”反而成为来榜镇关河村蚕农忧心的问题。种植桑树除了养蚕还有没有别的用途?在关河村的桑叶茶加工厂里,记者找到了答案。关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松带记者参观桑叶从切碎、杀青、揉搓、干燥、过筛的全过程。据了解,桑叶茶加工厂在今年投入生产,以一元一斤的价格向桑农收购优质桑叶。既满足了村集体加工桑叶茶的需求,也消化了桑农多余的桑叶,增加了桑农收入。除了桑叶茶,村里还开发了桑叶粉、桑叶面、桑葚酒、桑枝木耳、桑黄等产品,切实将“桑树全身都是宝”发挥到极致。2019年,关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2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50万元。王松说:“为延伸蚕桑产业链,我们村今年6月开始研制桑叶茶。目前已经生产桑叶红茶、桑叶绿茶4000多斤,市场反响较好,也为部分蚕农剩余的桑叶解决了销路,卖桑叶与养蚕效益差不多。”关河村不仅将自身的蚕桑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还积极带动其他乡镇增收。如今,关河村陆续在县内其他乡镇发展了13个桑枝木耳种植基地,他们免费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并负责桑枝木耳回购工作。各种植基地优先招收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来榜镇在三河村投入130万元,建设标准化蚕室,还将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桑园,继续探索蚕桑与食品、家纺、文化、旅游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来榜镇是安徽省蚕桑第一镇,全镇有桑园1.6万亩,年养蚕量是2.6万张。2019年,我镇被列为全国产业强镇建设示范乡镇。该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致力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蚕桑全产业链。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桑叶茶、桑枝食用菌、桑芽菜以及桑枝工艺品等系列产品15个。同时,我们挖掘蚕桑文化,发展以蚕桑为主题的旅游业,建有果桑基地、蚕桑科普馆,以及蚕事体验园。该项目建设促进了主业兴、百业旺,同时也助推了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来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晓燕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