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宜秀区罗岭镇采用村、社区集体流转抛荒撂荒田地并统一复耕的方式,让抛荒撂荒田地再“生金”,并实施政策奖补。8个村、社区流转田地1500余亩,种下水稻、大豆、芝麻等农作物。各村、社区代耕取得的可支配收入,将主要用于脱贫帮扶等方面。
6月19日下午,在宜秀区罗岭镇凤溪社区麻坂组一处田埂上,镇农委主任姚和生和社区居民金海根穿着靴子,边走边交谈着什么。记者上前打听得知,他们交谈的正是旁边这些田地的芝麻怎么补种。
这些田地共有50多亩,地势高低不等,呈阶梯状,田垄、沟渠分明。播种已有些日子,田垄间已冒出点点芝麻新芽。近期因雨水频繁,田垄间出现了大块小块的积水,一些新芽被冲翻,需要补种。
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罗岭镇8个村、社区均有田地因无人耕种而被抛荒撂荒。而通过镇及村、社区努力,这些田地被陆续流转并被嫁接各类产业,土地资源得到盘活,但仍有一些田地因耕作条件差,一直处于荒废状态。
“灌溉条件跟不上的高坂田和长年积水严重的农浸田是村和社区代耕的主要田地对象。通过摸底,8个村、社区共有1500多亩田地被抛荒撂荒,现在全部实现流转代耕,因地制宜种上了水稻、大豆、芝麻等农作物。”姚和生说。
这些田地陆续被流转后,各村、社区开始了田地清理整治及机械开垦作业。村、社区集体与田地所属农户达成一致,从明年开始,田地实行有偿流转,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200元至300元的流转费用。
田地代耕需要专人管护作业,金海根就是凤溪社区聘用委托管理田地的当地居民,按月结算工资。金海根说,今年这50多亩芝麻预计每亩收益1000元左右。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罗岭镇政府还制定了复耕撂荒地稳定粮食生产的奖补政策。奖补政策以代耕面积100亩以上粮食作物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奖补对象,代耕200亩以内的,每亩奖补100元,超过200亩的部分每亩奖补150元。
在罗岭镇小龙山社区,265亩的抛荒撂荒地种上了水稻,田间十几厘米高的秧苗长势喜人。
“我们今年4月通过各居民组将田地流转过来,种上了杂交水稻,并和本地的种植合作社协商,由合作社协助社居委开展田间种植管理。”小龙山社居委副主任章瑛娥说,“代耕田地收益除支付合作社管理费用、用工费用、流转费用外,其他部分作为社区集体经济主要用于扶贫等方面。”
在小龙山社区,通过社区集体代耕,贫困户能够在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劳动增加一些收入。田间日常管护,一天至少需要3名工人,而插秧期间每天用工达10多人,用工均以贫困户优先。(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宋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