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桐城市结合沿湖地区贫困村的实际,精准施策,推进项目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在双港镇山明村的嬉子湖畔建设投资5亿元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利用2300亩荒滩湖面,建成“阳光银行”,谱就村民致富奔小康、绿色发展增效益的新版“渔光曲”。
6月7日傍晚6点多,山明村委会主任陈国生赶到高程黄家,让他去“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地做事。身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高程黄告诉笔者:“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安排我在项目工地做暑假工,月工资大概3000元。”在各级帮扶下,高程黄家2016年脱贫。今年因为疫情,学校没有开学,考虑到他家实际情况,村里还给他母亲安排了一份工作,这让高程黄很高兴。他说,建设“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受益的不止他们一家,全村有200多户受益,就连平时无人问津的农房也被租用了。
村民程秀英家的闲置房子出租了,月租800元。她说:“要不是在这搞项目,我家房子哪里租得出去?”从程秀英老人开心的笑声中,可以看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给村民带来的不只是房租,还有务工收入。程秀英说,我在项目工地上做工,100块一天,加上田租,一年新增收入2万多块钱。
据了解,在建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包括“水上光伏发电、水下生态养殖”,这种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给沿湖村民脱贫致富增添了新路子。在双港镇优化服务保障的基础上,该项目进展顺利,仅用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2300亩的滩头湖面上架起了30万块光伏发电组件,完成了调试,并网发电,并在当地新增近200个就业岗位。
桐城市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负责人笪久平和笔者算了一笔账:租当地村民的地,租金300元一亩,一年的租金69万元,租期26年,总租金在1700万元。项目投产后,下面水域可以返租给当地群众搞养殖,除去成本,每年养殖收入600万元左右,按25年计算,水下生态养殖产值1.55亿元左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根本。在建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桐城沿湖地区经济发展、村民就业和增收增添了“底气”。